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双创服务 >> 双创竞赛 >> 正文
                              

关于举办2020年“粤嵌杯”西安石油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2020年05月08日 18:40  点击:[]

各院(系)、各创业项目团队: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要求,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持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平台,定于2020年3月至10月举办2020年“粤嵌杯”西安石油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百舸千帆敢闯新时代,起舞弄潮绘创世界梦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开展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能力、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大赛为牵引,深化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大赛总体安排

探索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链条,实现区域、学校、学生类型全覆盖。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平台”,上好一堂最大的创新创业课;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上好一堂最大的国情思政课。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

四、组织机构

本届大赛由创新创业中心、教务处、实验室管理处、科技处、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团委、合作发展处、资产经营处、人事处、财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共同主办,经济管理学院承办。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主管校领导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创新创业中心。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校内外各相关领域评审专家、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界人士、青年创业典型及评审组织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参赛项目评审等工作。

大赛全程由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众创空间)冠名支持,各院(系)、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可积极争取粤嵌科技对遴选项目的技术支持。

各院(系)成立以院长(主任)为组长的竞赛工作机构,积极开展遴选项目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指派专人负责赛事的各项沟通工作。各院(系)参赛项目组织及获奖情况将纳入院系年终工作考核。

五、参赛项目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营业执照及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相关复印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投资(或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校赛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四)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参赛。

(五)各院(系)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

六、比赛赛制

(一)大赛采用院(系)初赛、学校复赛、决赛三级赛制。初赛、复赛、决赛均采取路演答辩、视频展示、评委提问并现场打分的方式进行。

(二)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各赛道报名项目数量如下:

1.主赛道:机械工程学院(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以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含研究生)不低于2.0%的比例确定报名项目数,其他各院(系)均按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含研究生)以不低于1.8%的比例确定报名项目数。其中研究生参与的项目数量不低于全院项目总数的50%;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各院(系)以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含研究生)不低于0.2%的比例确定报名项目数;

3.国际赛道: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各组建不少于两支团队报名,其他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组建。

4.在符合大赛参赛要求的情况下,各院(系)积极组织报名,参赛项目数量上不封顶。

5.对于跨学校、跨学院、跨专业的交叉团队,以第一指导老师所在的教学院系认定该项目团队的归属。特殊情况可协商申报。

(三)重点推荐以下各类项目参赛:

1. 在校生创业项目或毕业5年内的校友创业项目;

2. 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

3. 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4. 实验室、课题组等校内科技成果的转化项目;

5. 各类相关学科竞赛的获奖项目;

6.参加过“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其他各类创新创业赛事的优秀项目;

7.我校在读本科生或研究生自发的创意想法,项目可行性好,有潜在创业价值。

8. 师生共创的优秀创业项目;

9. 以我校为报名单位的跨校、跨地域以及跨学科的国内外优秀创业项目。

(四)院系完成互联网+省奖的任务指标

1.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至少获得两个及以上省奖;

2.石油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理学院、人文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至少获得一个及以上省奖;

3.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系、音乐系、国际教育学院(丝路能源学院)争取有所突破。

(五)“校赛直通车”项目标准

来源于以下范围的项目,经审核、公示后可直接晋级校级复赛。

1.专家、教授主要科研成果相关的项目;

2.荣获省、市级科技类奖项相关成果的项目;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项目;

4.荣获各类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奖励的项目;

5.近四年有学生参与的发明专利的项目。

七、赛程安排

(一)项目挖掘和培育3—4旬)

进行宣传动员、组建团队,挖掘和培育项目,深入开展相关调研,撰写商业计划书,同时启动校、院两级培训。

)参赛报名(4月)

1. 参赛团队通过扫描“校赛报名二维码”,进入报名通道,填写相关报名信息。

2. 所有参赛团队到大赛指定官网“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org.cn)注册、报名并提交参赛材料,大赛组委会将以官网实际报名信息为准,为参赛团队颁发参赛证明。

3. 所有参赛团队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

(1)商业计划书一份。已经完成工商注册的团队要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他佐证材料附后,格式为PDF,大小不超过30Mb。

(2)展示视频:时间为1分钟,格式不限,需保证画面流畅,声音清晰,大小不超过1G。

以上材料的项目名称、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等信息应与“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报名系统中信息一致。

院级初赛及培训(4—5月

1.初赛培训。对参赛项目进行校院两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商业计划书撰写、项目概述、参赛材料准备以及现场答辩等内容,可采取线上培训指导。

2.院(系)初赛评审。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各院(系)制定初赛细则,采取线上路演的方式进行。初赛环节包括:利用PPT进行路演答辩及项目视频展示。路演展示内容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每个项目限时15分钟(10分钟答辩,5分钟评委提问)。评委当场打分,按分数进行排名。根据院赛结果,评选出院级一二三等奖,其中一二等奖晋级校级比赛,比例不超过学院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ncss.org.cn)报名项目总数的20%,院赛直通车项目不受比例限制,公示后直接晋级校级复赛。

3.各院(系)报送初赛结果。各院系将初赛名次及项目信息的电子版发送至校赛指定邮箱:sczx_hlwj@xsyu.edu.cn。纸质版材料(附领导签字盖章)报送至创新创业中心办公室(鄠邑校区逸夫楼307),报送时间另行通知。

4.针对疫情防控特殊情况,各学(系)院可借助网络资源优势,积极发挥自身学科特点,通过线上形式,早动员早组织。

)校级复赛评审(6月)

1. 校级复赛培训。组织专家对入围项目进行打磨,指导完善商业计划书、展示视频以及项目路演答辩培训指导。

2.校级复赛评审。大赛专家委员会对入围校级复赛项目进行路演答辩,答辩用PPT进行项目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每个项目限时15分钟(10分钟答辩,5分钟评委提问)。评委当场打分,按分数进行排名。

)校决赛及培训(6月旬)

1.校级决赛培训。组织专家对入围项目进行打磨,指导完善商业计划书、展示视频以及项目路演答辩培训指导。

2.校级决赛评审。进行路演答辩,答辩用PPT进行项目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每个项目限时15分钟(10分钟答辩,5分钟评委提问)。评委当场打分,按分数进行排名。

(六)省赛培训(7月—9月)

按照陕西赛区的赛程安排,组织决赛中的优秀项目团队在专家、指导教师的辅导下更新完善项目材料,开展集训营,积极备战省赛。

八、评审规则

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查看具体内容。

九、大赛奖项

1. 大赛根据比赛成绩,分赛道设金银铜奖和优秀指导老师奖。

2. 大赛根据各院(系)项目报名总数和获奖数量进行综合评定,设院(系)优秀组织奖及先进个人奖。

3. 对所有获奖个人、参赛团队及院(系)颁发证书,并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对获奖指导教师和参赛团队进行表彰,标准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十、宣传发动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院(系)要成立竞赛工作小组,院长任组长,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大赛的组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2. 广泛动员,主动作为。各院(系)要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师生积极报名参赛,拓宽渠道、深挖资源,重点走访、认真选拔,充分发挥“导师制”、“朋辈制”的作用,既要扩大和提升大赛的参与面和影响力,更要保证参赛项目质量,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3. 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各院(系)要做好大赛宣传工作,综合运用各类新媒体手段,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要以本次大赛为契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激励更多学生了解“双创”、投身“双创”。

4. 各院(系)要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助力“双创”升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十一、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一)大赛项目工作QQ群

大赛报名咨询工作将建立QQ群,后续赛事所有的安排均在QQ群里发布,同时便于赛事工作沟通交流。

(二)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赛事协调联系人:尹老师,联系电话:135****4164

技术服务联系人:王老师,联系电话:178****9534

承办院系联系人:刘老师,联系电话:134****6662

(三)校赛指定邮箱:sczx_hlwj@xsyu.edu.cn

    (四)校赛报名通道:

上一条: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举办2019年 “粤嵌杯”西安石油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石油大学创新创业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沣京工业园,邮编:710300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